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,也是一种自我需要的体现。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,也表现为学习的意向、欲望和目的。兴趣是一种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倾向,是调动学生积极、主动探求新知识不可缺少的动力。
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,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体现。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,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通常是这样做的:
一、 明确要求,激发兴趣。
教师在讲授第一课时以前,必须清楚、明白这堂课的目的要求,通过形象生动地操作或有目的的激趣提问,诱发学生的求知欲;也可根据内容讲明教材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,以及它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,引起学生对知识的重视,并形成掌握的动机。例如:教学《分数的基本性质》。通过创设现实情景,提出研究问题,激发学生的求知欲。出示同样长、标有等分线的纸条若干,请同学在同长的纸条上分别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,提问:哪些分数所表示的纸条长度相等?你对这些大小相同的分数有什么疑问?这个研究主题的提出,立刻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。
二、 创设教学情景,启发学生积极思维。
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集中与否、思维活跃的程度、参与学习的成效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。教师只有结合教学内容,遵循学生认知规律,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,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,诱发出学生的好奇心,调动起参与学习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,为此,教师要善于设置悬念,联系实际提出问题,揭示矛盾,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,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。例如:《有余数的除法》的拓展学习。出题如下:两个同学面前有300块糖,进行拿糖游戏。规则:(1)轮流拿,(2)每人每次可拿1
~ 6块,(3)谁能最后一次拿到糖谁算赢。你若是其中一人,且让你先拿,你能想出取胜的策略吗?首先,让学生"盲目地"做,即没有"理论"指导,结果有输有赢。接着,师生对垒,使学生每战必败,大家愕然,求教老师传授"秘密武器"。老师趁机引导学生,从数学的角度探求游戏的实质……最后使大家发现,利用"有余数的除法"可制定取胜决策。
三、 适当地开展数学竞赛。
数学竞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条极佳途径。老师可把学有余力的学生组织起来,成立数学课外活动小组,定期举行数学竞赛活动,提供资料,指导方法;课堂教学分层次要求,力求满足这批学生的学习要求,同时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,激励他们参加各种小型竞赛活动,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。在解题时,要求学生不只满足于一种正确的解答,要思考多种解题方法,并选出其中最佳方法;在学习态度上,要求学生脚踏实地,扎扎实实,加强基本功的训练;在心理上,要求学生注重承受能力的培养,经受成功和挫折的考验,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充满信心,不断进取,树立争当强者的勇气。
四、 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。
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,知道学习成果的好坏,能够激发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。因为了解学习的结果,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,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加强,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;又能看到自己的差距,从而明确主攻目标,做到胸中有数,增强克服缺点的决心。
五、 正确评价,适当表扬和鼓励。
正确评价,适当表扬和鼓励,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,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、自尊心。评价必须客观、公正,注重学生心理的发展水平与特点。对于学习较差和信心不足的学生,要挖掘他们学习中的积极因素,及时表扬和鼓励;而对自信的学生应该更多地提出要求,在表扬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。
|